闲置的学校图书馆,由已故作家金庸捐建,长期不能发挥使用价值,现为了发展城市经济,要不要将这座“挡路”的图书馆推倒、重建?近日,一条关于“金庸图书馆将被拆除”的消息,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
引发舆论群情激愤之后,浙江嘉兴相关方面作出回复,称“拆除”只是网上的一种说法,并特此发布公告:金庸图书馆作为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载体,有其不可替代性。当地称,具体保护利用方案正在优化论证之中,将坚持传承与弘扬并重的原则,更好发挥其历史文化作用。
最终,这座兴建于1992年的老旧图书馆,在金庸迷和网友的合力维护下,确定被保留下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拆不拆”,到“转危为安”,在此次争议事件中,金庸图书馆得到了网友一边倒的“碾压式”支持。网络检索与此链接的话题,讨论区留言几乎都是大家反对“拆除”的呼声,“恳请相关方面不要拆除金庸图书馆”的话题,被网友一遍遍转发,借以表明立场。
主动声援的背后,承载的是大众对已故作家的怀念和不愿“辜负”。金庸去世于2018年,这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金庸”名字命名的图书馆。
1992年,缘于对母校嘉兴一中的感念,作家金庸捐资300万港元,在嘉兴高等专科学校(现嘉兴学院)校区内建起了这座占地4666平方米的图书馆。建造过程中,他本人多次到场参观,完工落成之际,他为图书馆留下十六字:“感我桑梓,锡以嘉名,愿尽菲薄,助振斯文。”
图书馆建成初期,由于收藏了金庸大量的文献、手稿,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嘉兴学院学报记载,图书馆建成后三年,先后有国家教委专家组,美籍华人、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加拿大海滨学院院长夏礼敦先生,实业家张子良先生等来馆参观,共收到加拿大籍华人、高分子专家魏永康博士等学者、名人捐赠的图书300余册。
这样一座自带名家效应的图书馆,为何会沦落到“拆不拆”的尴尬局面?
从这场风波前后的经过来看,金庸图书馆被拆除的原因主要在于它长期被闲置。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随着嘉兴学院搬迁等原因,金庸图书馆自2018年、2019年以后就不再使用,翻看图书馆前后的对比图,也能看到其外墙久经风吹日晒出现的斑驳裂纹。
但是,这块闲置地却处于城市开发的黄金地段……该事件在引起关注前,一份公开的《2023年度嘉兴市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计划表》显示,金庸图书馆或将面临拆除。
一场风波,暴露出当地在处理名家遗留建筑工作上的滞后。找不到为图书馆“重现光彩”的路径,一拆了之,能不能成为问题解决的方法?我们都知道,经济建设和文化建筑保护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
金庸图书馆的“去留”问题,根本上属于对历史遗留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早在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大保护力度,坚决制止各类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行为。
金庸图书馆“拆不拆”在网上掀起的讨论,对当地来说,不算是盖棺定论的坏事。横亘在“拆除”和“保护”中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和思考的解决方式。转“拆”为“安”后,被网友留下来的金庸图书馆,要如何不止于保护而能“活化”为城市的“金字招牌”?才是接下来应该关注的重点,也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课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来源:扬子晚报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