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聚焦 >  >> 正文
共探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间:2023-05-30 17:54:37    来源:人民政协网

5月24日,以“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2023年大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与会企业领军人物及知名专家代表,围绕“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实现能源领域低碳转型、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行业智慧和时代方案。

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关资料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需要深度的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参与。

这场变革到底“新”在哪儿呢?论坛上,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伟博士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以往相比,我们改变了以传统火电水电为主的发电模式,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量快速增长,新型能源装机量创了新高。新型能源体系的新最主要体现在分布式系统体系的构建,由源随荷动变成了源荷互动,并采用多种数字化手段实现生产技术更新和能源结构转型。”李伟进一步分析道,安全调度的问题是当下新能源体系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光伏产业为例,它的发展是有生命周期的,储能建而不用、参与电力市场的收益风险大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面临的挑战不能忽略。

在探索中前行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充满着巨大挑战,相比较而言,加快传统能源转型,加大存量碳减排的难度,甚至比发展新能源难度更大。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人傅成玉表示,要抓实打牢碳达峰碳中和基础性工作,尽快建设二氧化碳统计标准和核算体系,用科学的方法和国际通行标准做好碳盘查、碳核算。同时,要建设规模化、市场化的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重要最关键的推动力量,是我国实现绿色金融的最重要场地。“此外,还要开辟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独特路径,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点扶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傅成玉建议。

在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欧阳昌裕看来,对电力行业与全社会碳达峰的关系,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为确保全社会2030年如期碳达峰,电力行业提前达峰至关重要;二是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加大了安全保供和低碳转型的压力,在如期实现全社会碳达峰目标下,应适当推迟电力碳达峰时间。争议的背后反映了对碳达峰阶段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压力与节奏认知的不同。他认为,电力行业适当晚达峰有助于实现电力安全保供与全社会碳减排进程统筹,有助于缓解低碳技术突破压力,降低全社会低碳转型成本。

“核能是零碳、优质、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必将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张国华表示,2021年12月,作为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示范工程,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阶段投运;2022年5月,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中核集团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开工,预计2023年年底投产。除了实现清洁供电,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核能新技术,还将发挥制备高品质的高温蒸汽、氢气等优势,破除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代表的用户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的双重约束,助其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国核电将真诚携手合作伙伴,立足“三新一高”,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为推进我国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其他民生基础性产业低碳、绿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创新是最大的法宝

以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对此,李伟从四个维度讲解了区块链在“双碳”领域的具体作用:“首先,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数字技术有助于实现电力系统整体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实现新能源出力预测、能源供应链条的追踪和预测,从而及时调整和优化能源供应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成本。其次,区块链技术还有利于新能源资产标准化,支撑价值评定与共识形成,促进资产梯次利用,推动金融创新,解决新能源资产方资金困境。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构建虚拟电厂、实现企业碳排放可信核查。未来,趣链科技将继续聚焦能源‘双碳’领域,以区块链技术让绿色转型领先一步,从个人、企业到社会,全面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程表示,“光伏+储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是国家“清洁能源”战略的关键一环,有机会成为改变世界能源结构、实现能源闭环安全和塑造能源影响力的抓手。光储两者要真正打通形成超级连接,需要解决成本和商业模式两大痛点。

在安全可控的商业模式情况下,如何解决成本问题?王鹏程介绍,海辰储能从自身做起,聚焦储能产业发展痛点,从材料成本、制造成本、产品成本、售后成本四个维度进行储能降本。通过“海辰储能价值公式”,即“价值驱动 文化赋能”ד开放思维 更高认知”ד知行合一 高速进化”三个要素持续打造,在建设成为全球储能电池品牌的同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政协报》(2023年05月30日第06版)

关键词: